王晶晶老师2017年从陕北来到沣西一小,第一次走进校园,U型广场的梧桐树叶在风中沙沙响,凌霄花爬了半面墙。她带着好奇和紧张,开始了在这里的教书生活。八年后,她带了三届学生搭档网,看着他们像藤蔓一样向上生长,每一步都带着校园的风和花香。
她记得第一届学生里的芳芳,身体不便,走路摇晃,但从不低头。开学第一天,王老师对全班说:“帮芳芳,就是让自己更温暖。”孩子们听进去了,午饭时抢着帮她拎饭盒,楼道里扶着她慢慢走。芳芳的作业本永远整整齐齐,作文里写道:“周密和佳怡扶着我,我觉得自己能走到任何地方。”王老师看着这话,眼眶一热,明白了这份搀扶不只是帮助,更是让彼此更坚强的力量。
家长们也让王老师感动。2019年,她带新一年级,家长们像搭档一样支持她。力铭爸爸是家委会的“大管家”,开学前就组织家长打扫教室,校服丢了他在群里喊一声,资料要交他提前提醒。有次两个孩子抢跳绳闹矛盾,家长们自己解决了,还说:“别给老师添麻烦。”王老师从没觉得孤单,家长们的支持像一双双隐形的手,帮她把班级拧成一股绳。
2022年,王老师接手五年级,决心陪他们到毕业。她拉家长建群,熙昂爸爸主动当家委,群里不聊闲话搭档网,只解决问题。课程表、作业难题,家长们总能快速回应。运动会上,孩子们攥着跳绳,喊着“一起加油”,拿下第一名时全班跳起来欢呼。王老师的孩子也在这个班,每次点到他的名字,她都觉得像所有家长一样,目光里满是期待。
李翠茹老师2019年加入一小,带着16年教学经验,却在新环境里有些忐忑。第一堂课,她蹲下来帮一个男孩解数学题,看到他眉头舒展,她心里也亮起一束光。从此,批作业不只是改分数,更是守望每个孩子的成长。小静基础弱,李老师课后辅导她,一个雪天,小静送来一幅画,说:“老师,这是你。”那声音让李老师忘了所有疲惫。
操场上,李老师见过孩子们拼搏的样子。一次运动会下雨,六年级小白摔倒膝盖破了皮,却咬牙跑完全程,说:“不能给班里丢脸。”李老师为他擦药,孩子们递纸巾,那一刻,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,像闪亮的星星。操场不只是跑道,更是孩子们成长的见证。
同事们的支持让李老师更有底气。第一次参加创新课大赛,她卡在教案上,同事们陪她熬夜磨课,教研员一句“咱们的土壤就该长新苗”,让她放下包袱,最终拿下省级奖。校长亲笔写的生日卡,同事们手写的教案备注,这些温暖像春风,吹绿了她的心。她说:“一小让我从老教师变成了孩子们的同行者。”
田婷老师2017年入职,32岁时带着梦想走进一小。第一次公开课,她备课到深夜,同事们陪她改教案,主任送绿豆汤,领导调课照顾她孕期的不便。这些关照像晒过的棉被,暖得让人踏实。调皮的小黑送她纸蝴蝶,毕业时送仙人掌,说:“老师,这个渴不死。”这些小温暖,让她从拘谨的新人变成了从容的老教师。
王子毅老师2020年加入,记得2021年暑假暴雨,地下车库积水,他和后勤师傅泡在水里疏通管道,直到晨光微亮。学校的“果果课程”让他印象深刻,孩子们踮脚摘杏子,写观察日记,画石榴的纹路,说:“它的皱纹里藏着阳光。”这些日记整理成《果果成长记》,拿了省级奖。每次路过农场,看到孩子们在树下写生,王老师都觉得,教育就像果树,结果的那一刻,满是甜。
十年来,沣西一小的老师们用爱和坚持搭档网,陪孩子们走过成长的路。教室里的灯光,操场上的汗水,同事间的扶持,家长们的支持,这些都化作校园里的温暖力量。学校不只是教书的地方,更是老师和学生一起长大的家。未来,这片沃土还会种下更多希望,结出更多果实。你觉得这样的教育故事,哪个最打动你?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